Ferrari对911例纤维桩冠修复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对于三种不同的纤维桩,失败率都在 7-11% 之间。
其中总共 79 例失败 病例,其中 39 例是由于牙髓原因,1 例由于根折裂,1 例发生纤维桩折裂,17 例牙冠松动,21 例发生桩的脱落。
Ferrari 将纤维桩的失败的大部分因素归咎于牙体冠方组织的不足。当然,剩余牙体组织的不足引起纤维桩的脱落,这在 Cabiric 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验证,他发现纤维桩的脱落只发生在剩余 2 个洞壁剂以下的牙齿中。
另外,Naumann 等人也通过调查提出,无剩余洞壁的失败率要远远高于有剩余洞壁组。
除了剩余洞壁的数目,是否能够获得适当的牙本质肩领对牙齿的抗折和纤维桩的粘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antos 等人对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的几组病例进行分析,完整且足够高度的牙本质肩领可以提高牙齿的抗折性能,而且牙本质肩领的高度可以弥补洞壁的部分缺失。
所以在评定患牙是否符合纤维桩修复的适应症是我们修复成功的关键,对于牙体缺损大,无法提供纤维桩修复良好的固位力和抗折性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借助金属桩修复或者行冠延长或正畸牵引。
根据测量的 根管粗细和长度,选择合适纤维桩型号。这个在此就不做赘述。
桩道预备只需要根据所选的纤维桩型号备至所需的长度,满足修复学教材上的保留根尖 4mm 以上的封闭,桩的长度不短于临床牙冠,以及骨内桩长度大于骨内根长度 1/2 的基本要求即可。
但需要强调的是桩道不同的处理对纤维桩的粘接影响,这往往是临床医生会忽略的一点,但是这也关乎纤维桩修复成败。
刘畅等研究了不同根管清洗方法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提出了 2% 氯己定溶液和 17% EDTA 溶液冲洗及 35% 磷酸凝胶酸蚀可显著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桩道深度对纤维桩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
而祝书金等研究了不同根管封闭剂和清洗方法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得出了0.9% NaCl 溶液、17% EDTA + 5.25% NaClO + 0.9% NaCl 溶液清洗根管时,使用丁香酚类根管封闭剂较树脂类根管封闭剂的纤维桩粘接强度降低;超声联合 17% EDTA + 5.25% NaClO + 0.9% NaCl 溶液清洗根管,两种根管封闭剂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可见临床上,在确定后期修复方案之前就需要综合考虑,我们根管治疗中使用的材料,如何对我们后期修复产生尽可能小的负面作用。
目前的研究表明,纤维桩粘接前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粘接效果。
纤维桩表面处理,是提高纤维桩的界面粘接力一种有力手段。
例如,陈炜等发现试桩会降低纤维桩的粘接强度,试桩后采用过氧化氢酸蚀,99. 9% 乙醇清洁再行硅烷化处理可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降低试桩对粘接强度的不利影响。
另外,喷砂也可以提高纤维桩的根管固位力。
粘接剂的选择是纤维桩粘接中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通常会根据粘接剂的酸蚀类型和固化方式去考虑选择。
由于牙根的解剖结构是一个狭小又封闭的空间,所以树脂水门汀粘接剂的不同固化方式,也会对纤维桩的粘接强度产生影响。
光固化方式可操作性强,但是临床操作光照很难到达牙齿根方粘接剂;化学固化的操作时间有限,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又很高。
所以目前临床医生都对双重固化型粘接剂青睐有加。
邢静等人就对不同固化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化学固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要优于光固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
另外,全酸蚀粘接剂,自酸蚀粘剂以及自粘接酸蚀剂的选择也粘接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这三种粘接剂的特性在刘莉的实验中的到充分证明,得出了自粘接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 自酸蚀粘接剂 > 全酸蚀粘接剂。
按照大量的体外试验和临床实验,全酸蚀的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是最强的,但是由于操作难度也是最大的,所以操作不当反而引起最后的粘接效果最低。
这也指导了我们临床上,如何针对医生的操作水平,选择最适合的粘接剂及固化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总 结: 综上所述,纤维桩粘接的门道很多,所以稍不讲究,我们都可能为其远期治疗效果不佳买单。
慢慢摸索和掌握上述的操作细节,别让我们的纤维桩变得不靠谱,是我们在病人面前树立威信的一个重要过程,希望各位医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都对如何进行纤维桩修复成竹在胸。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史克牙e汇,作者:周麒 |